近日,我们张兵兵教授团队合作论文《碳关税冲击与中国碳市场扩容提价的“缓冲阀”效应评估》在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期刊《中国工业经济》第9期首篇刊发。
《中国工业经济》是中国社科院主管、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2024年复合影响因子32.332,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

文章摘要
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深度调整与国际贸易规则加速重构的双重背景下,本文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纳入具有全球投入产出关联的多国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系统评估不同政策情境下CBAM冲击对全球贸易福利变动的结构性影响。研究显示:CBAM通过重构碳成本分担产生显著的非对称效应,欧盟成员国依托贸易条件优化实现整体福利增加;而中国等制造业出口大国则因贸易条件恶化与高碳行业出口收缩承受福利损失,且损失程度随政策强度提升呈递增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碳密集型制造业面临出口集中度下降与低碳转型压力的双重挑战,倒逼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结构向多元化方向演进。建立碳市场是中国实现碳减排的核心政策工具,随着碳市场规模扩大与碳定价上升,高碳密集型行业逐步显现出碳成本内部化优势。中国碳市场持续扩容与碳定价机制完善协同发力能对欧盟CBAM负向冲击产生显著的“缓冲阀”效应。本文为构建“碳市场扩容—碳定价优化—国际气候合作”三位一体的应对策略提供了实证支撑,同时为发展中国家在政策制定中统筹绿色低碳转型与贸易竞争力提升提供了依据。
文章学术贡献
区别于以往研究,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①理论框架维度,突破传统单一国家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将碳关税政策纳入具有全球投入产出关联的多国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并基于碳关税实施的现实基础,系统量化不同政策情境下碳关税冲击对各经济体产生的贸易福利效应以及产业关联效应。通过进一步分解碳关税对贸易条件恶化以及贸易规模缩减产生的链式冲击,丰富了现有关于碳关税与全球生产网络互动机制的研究。②考虑到欧盟“碳关税+碳市场”的“内外协同”政策特征,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纳入贸易弹性估计方程,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捕捉碳价信号对贸易流的影响效应,克服传统参数估计中忽略政策协同性的理论缺陷,提升了参数估计的现实解释力。③政策实践视角,突破既有静态情景模拟范式,构建中国碳市场“渐进扩容—动态提价”的三阶段情境模拟框架,通过设置基础行业情境、行业扩容情境以及全行业覆盖情境等多维动态演化的政策组合,系统揭示碳市场覆盖范围扩大与碳定价机制优化协同发力的“缓冲阀”效应。本文发现,在全行业覆盖情境下协同优化碳定价机制,当碳价突破关键阈值水平时,能够显著缓解CBAM冲击引致的福利损失,相关研究结论为制度型开放战略下构建国内规制体系与国际规则体系的动态衔接机制提供了决策锚点。
张兵兵教授简介
张兵兵,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目前,已在CSSCI/SSCI/SCI来源期刊《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Energy Economics、China & World Economy、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ESI全球Top1%高被引论文4篇,PCSI Top1%高被引论文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6项。